准确定位 细化方向 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文史学院历史学专业巡礼
历史学专业自2016年获准扶持建设专业以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就业等专业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专业建设团队成员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察学习。
一、准确定位、细化方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1.深入调研,了解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现状。自2016年12月起,本专业建设团队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对在校学生、专业教师、同行教师、用人单位及校友、等多种群体进行了全面调研。此外,专业建设团队也多次外出调研,分别走访了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学习借鉴这些院校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吸收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
2.准确定位,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历史学专业被学校定位为文理基础类专业,以培养师范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为主。针对本专业优势与特色,结合前期调研结果,经过反复论证,本专业把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扎实的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培养从事本专业学术研究的后备人才,能够从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高素质教师,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
专业建设团队成员讨论人才培养方案。
3.细化方向,打造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新模式。按照学校要求本专业采取“2+2”培养模式,即前两年不分方向,以“综合培养”为原则,学习通识类课程,自第三学年起分设研究型方向和教师教育方向进行分流培养,分别开设相应课程。2017年7月21日,邀请敦煌研究院杨富学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何玉红教授、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段小强教授对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证。论证会后,专业建设团队成员根据专家的意见,对培养方案进一步进行了修改,最终形成了定稿。
4.科学论证,推进课程说明编写工作。课程说明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每门课程进行的全方位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达到培养标准的重要手段。目前,已完成第一学年课程说明的编写工作,第二学年课程说明已在撰写之中。
二、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历史学专业秉承本专业的传统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思路、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已基本成型,初步形成了专业特色。
召开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
1.更新教育理念。文史学院历来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强调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纠正传统的专业教育只注重知识性的偏向,突出教育教学的专业性,增强历史教育的实践性,加强历史文献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等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突出历史学的专业特点。
2.增强人文教育。在专业课程体系之中,专门设置了国学经典导读与人文教育系列课程,第一批相关课程主要有《论语、老子导读》、《大学人文》及《优雅精讲》课程。努力形成文史互通、古今互联、中外互补、全面而完整的人文通识教育体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理论修养的培养目标。
3.强化专业素养。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了《历史文献学》、《历史专业导论》,提高了学生对史料的研读能力。同时,还增设《历史学学科前沿课》、《史学论文写作》、《学年论文》课程,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为其进一步的深造奠定了基础。在第三学年,对学生进行了研究型和师范型的分流培养,增设了相关的专题课程。
专业建设团队成员在厦门大学观摩学习《中国经济学专题》授课。
4.加强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历史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对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建设及社团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整。改变了传统的考古实习方式,带领学生深入考古发掘现场参观考察,近距离观察历史遗迹,了解发掘过程。同时,在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体现学科特色的西北城市发展史调查。针对师范型人才培养,将原有的一学期教育实习改为两个阶段,即第六学期和第八学期教育实习。
三、明确职责分工,完成标志性成果建设
在本轮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每位团队成员都明确各自的分工及相应的职责。目前,已启动《立足民族历史文化,促进高校历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地方性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研究——以太阳集团1088vip为例》进行教学成果奖的建设;“太阳集团1088vip历史学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文化史》与《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Ⅱ》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等工作,以此促进历史学教学工作的循序渐进。
历史学专业学生在进行考古实习。
一年多来,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历史学专业团队成员努力学习各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逐步取得成效,相信经过团队成员的付出和努力,历史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将会有更美好的未来!砥砺奋进,永不懈怠,历史学专业的改革和实践创新永远在路上。
撰稿:赵桐华 审稿: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