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扶持)专业学科巡礼
【奋进•足迹:扶持建设专业巡礼】之九——社会工作专业
来源:商学院
浏览次数:

笃学笃行  鸿鹄振翅

——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巡礼

 

社会工作专业2007年正式招生,至今已有10余年。多年来,本专业积极探寻一条内涵发展的道路,经过不断积累,2016年年末,社会工作专业顺利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太阳集团1088vip校级扶持建设专业。

近一年多来,本专业在紧锣密鼓的专业建设过程中,视教学为基、以学生为本,注重内涵发展,突出专业特色,不断发挥本专业服务社会、服务城市的应用型、实践型学科优势,提升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宏观架构、内涵特色与发展水平。

专业建设团队在华南农业大学调研学习。

一、展开深度调研,明确专业定位

为进一步理清专业发展思路,明确专业定位,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团队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分批次、分阶段地展开一系列深入、扎实的调研工作。

2016年11月,社会工作专业团队负责人与学院其他专业负责人一同前往汕头大学,就OBE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调研,深入学习汕头大学OBE人才培养模式,细致了解该模式改革运行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情况,汲取其中可资借鉴的经验。2017年,社会工作专业团队先后走进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广西师范大学以及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与各院校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座谈,向同行学习办学经验、思考自身的发展定位,为进一步制定符合专业发展、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寻找理论借鉴。同时,专业建设团队还与深圳、广州及兰州的多家社会组织和社工机构展开专业学术与实践性对话,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和质量的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寻找高校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在人才培养思路与目标上的偏差。此外,还与本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座谈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在课程体系建设、知识体系架构、能力体系供给和求职经验提升等方面的实际需求。

经过反复细致地调研论证,通过对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本土化市场的需求把握,最终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今后的主要发展领域,希冀不断补充和完善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教育体系。

专业建设团队与甘肃政法学院同行座谈,探讨专业建设。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建设团队充分领会并贯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通知精神,将质量提升和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将专业的发展定位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当中,根据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对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进行重新审视,在评估、研判、借鉴、修订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充分重视对人才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培育。力求通过规范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各个方面,来实现课程建设的有效推进,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最终培养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西北地区、面向民族地区、面向贫困地区、面向落后地区,扎根本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参考前期调研结果,结合学校、学院及本专业的基本定位和发展特点,弥补短板、坚持错位发展,努力找准学科定位。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重视学生整体综合素养的培育,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应用型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特点和优势。

专业建设团队召开例会,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

三、以教学科研为基石,提升学科专业水平

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团队苦练内功,从课程建设做起、从课堂教学抓起,将教学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以严谨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充分的储备来面对教学。

一方面,将教学工作视为专业发展的基石,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和目标的达成,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环节的设置与实施。专业建设团队高度重视课程说明的编写与执行情况,安排团队教师集中力量共同讨论,凭借团队力量,协助主讲教师完成课程说明的编写工作。依据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教材模式,将课程内容、学生能力等相对应,重新组织课程模块,合理规避各门专业课程之间重叠、重复的教学内容,寻找支撑能力的知识单元和网状知识结构,使课程的开设与讲授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服务。定期召开专业发展例会,落实依据课程说明开展备课和教学活动。通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和查阅相关教学文件等方式,对课程说明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进行检查,保证完整的教学环节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估。经常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交流,鼓励师生为共同完善教学活动畅所欲言,并在会后归纳梳理,总结经验教训,力求解决好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不断反思锤炼,拟将《个案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等课程作为重点建设课程加以培育。

另一方面,专业建设团队深知,只有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工作,才能为学科发展和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奠定理论基础。专业建设一年来,团队坚持教学科研并行互促的发展思路,重视科学研究与专业建设的结合。团队成员祁恒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民族牧区养老院布局问题研究”一项,团队成员王怡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西北少数民族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顺利完成并结项;团队成员参与的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甘肃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通过专家组鉴定结项。

召开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需求。

   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就业优势

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团队进行专业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目标。为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有效措施。

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导师陪伴制度,通过本科生导师对学生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和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学校适应、专业技巧,进而确保学习效率的提高并促进其成长。

二是加大实习实践学时,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作为实践性、应用型专业,学生能否将课堂知识,有效转化成为实践能力,是专业教学水平与质量是否达标的衡量指标。因此,以实习促能力、以实践长技能,是培养学生职场综合工作能力的核心所在。

三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竞争性的专业竞赛中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储备知识,不仅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还拓宽了学生的学科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经验。本专业学生在一年来所参加的各类专业竞赛中屡创佳绩。其中,由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作品,在第十一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团队被授予“甘肃省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携手新浪扬帆公益基金,学习社会工作经验。

此外,社会工作专业还提出项目与实务双导向的社会工作人才实践培养模式,即将项目带入课程学习中,指导学生选择并完成项目,最终达到自主、有效学习的目的,以此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各类公益性社会项目,提升学生的项目层次。其中,该专业学生的“兰州市流动儿童悦读会项目”获得甘肃省教育厅2017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教育部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同时,团队还注重提升学生的多元能力,帮助学生拓展就业领域。本专业邀请兰州相关社会工作机构负责人、新浪扬帆公益基金团队以及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专家学者等与教师、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明晰自己的学习目标。

一年多来,社会工作专业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夯实办学基础。有理由相信,该专业一定能抓住此次重要的发展契机,成长为在本行业领域内具有一定学科地位和地区影响力的,能够得到学生、社会和行业认可的本科专业。

撰稿:马歆星  审稿:刘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