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价值观教学实效的几点思考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新霞
价值观教学是贯穿思政课的重要主线,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灵魂所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首开课程和基础课程,在价值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进而转化为信仰体系,不断推动价值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提升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控能力
2021年版教材在修订中进一步强化学理,集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价值观的基本要义,明确将“勤学、修徳、明辨、笃实”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实践进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引导性。2021年版教材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主线不变的基础上作了诸多内容修订和形式优化,教师要站在新的时空语境下将这些变化合理地吸收融入教学话语中,明晰教材组织背后的逻辑理路,对于新增的内容进行严谨的讨论和解析,努力将教材内容主体化、情景化、逻辑化,进而转变为能动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要突出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思政课教材的价值观论述有两种基本呈现形态,一种是直观的知识点陈述,另一种是隐含价值观导向的话语表述。思政课教师要明辨价值观的不同表达方式,挖掘知识性背后的价值性。“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在对价值观进行全面、系统阐述的基础上,从人类历史、人民立场、中西比较等方面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不夸张、不淡化,恰到好处,精准抒发,采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知识背后的价值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理论认知和现实关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线上线下全时段互动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学生思想行为存在的问题就是思政课教师存在的价值。价值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平等交流、以理服人。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上更应注重学生情感、意志、能力、行为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以我的一个教学班为例,从课前学生发来的提问看,同学们是在认真预习教材、观察社会、思考人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如果不能在课堂上展开有说服力的讲解,课程教学就达不到目标。我对这些问题分类整理,结合教材脉络,以解惑答疑为备课主线,所有学生分批次参与讲课,在辩证中给大学生未来的人生之路提供了更多思考机会,增强了价值观教学的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同时大量研究回应学生困惑,也为自己今后的科研工作找到了更多切入点,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简介:
王新霞,女,汉族,甘肃白银人。太阳集团1088vip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法学基础理论教学科研工作。主讲《法学概论》《思修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两次获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社科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