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网站首页 > 师德建设 > 正文

一生做好一件事 ——记太阳集团1088vip教育学院教师张艳平

2022-03-04 10:41:26  点击: 次  作者:  编辑:王若璇  来源:

她喜欢水、崇尚水“滋养万物不求回报”,东流到海不忘初心。从铜城白银到金城兰州,从金城兰州到京师大学堂、从小学校园到大学讲台,她用自己的成长为教育注解: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 题记

天道酬勤 她从小学走来

当老师是她从小的梦想。父母的爱、童年遇到的好老师为她的生命底色洒满阳光。她说,童年爱的滋养是她成人之后战胜一切困难的不竭动力,是她喜欢教育,可以在教师岗位上做出一点成绩的原点。用一生,做个好老师,是她的人生目标。

张艳平1990年毕业于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普师班。1997她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先后在白银区第二、第三小学任教共10年,2007年因在“全国首届经典诗文课堂教学大赛”中荣获特等奖第一名,被选拔到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任教。12年后的20196月,她荣幸地加入太阳集团1088vip这个光荣的集体。她想把自己当小学教师的幸福传递给更多的未来之师,以此让更多的孩子受益。31年,从铜城白银到金城兰州,从金城兰州走进京师大学堂、走进人民大会堂,让她笃定前行的力量来自对教育真诚而热烈的爱,来自对脚下三尺讲台、对教室里每一个生命的敬畏和虔诚。教育对她就是信仰!面对每一个和她生命有交集的孩子,她始终以父母之心教学生,以家国情怀育人才。她坚信:教师若水,学生上善!

她常说:“我只是回到教育常识,坚守了一个教师的本分,所做甚少甚微,却意外获得诸多荣誉,时常感到责任重大,内心惶恐。”

2018712日是她到北师大参加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北京师范大学“珠峰计划”—卓越教育家培育项目学习的第一天。她很早到校,面对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她感慨启功先生对教师职业神圣崇高的精准凝练!穿过校园,在北师大东门,看到银光闪闪的“北京师范大学”几个大字,她瞬间泪目,感慨万千:每年从这个大门里走出多少优秀的学子,全国每年又有多少优秀师范生走上教师岗位。我,一个来自西部的普通中师生,凭什么有机会入选教育部首期领航名师?

感恩最好的方式是成长,是回报。从那之后,她的人生目标更加笃定:一生做好一件事——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学为人师 用高远的心做细微的事

20196月,张艳平从一名小学教师走上大学讲台,这对于起始学历为中师的她来说,既是人生的幸运,更是巨大的挑战。她自知愚鲁,清楚自己没有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背景,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专业知识体系也不完整……知道自己不知道,她争分夺秒,勤奋努力,越学她越觉得自己的无知与浅薄,越学越体会到教师的字典里没有“够”这个字。但她始终怀着一颗高远的心来做细小的事:持久地面对教育的召唤,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一天课后,小教171班的安明亮同学来找她:“张老师,我想考研究生,您能不能给我一些指导?”她听了笑着说:“张老师没有读过研究生,不能给你指导呀。但想考研究生,一定要付出辛苦的努力。每天早起是必须的。明天开始,每天早晨五点半,我们打卡,你能做到不?我可以和你一起加油。”从那天开始,她每天早晨5:30准时在班级群带领好学的孩子们打卡,坚持421天,直到考研结束。她想以“同行”的力量来激励、唤醒学生成人的内在动力。在她眼里,教育就两个字:榜样!

她在大学承担的第一门课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她不以小学经验自居,对照标准、学习方案,精心备课,恶补理论短板,寻找过往经验背后的理论依据。她希望自己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经过自己生命体验和领悟,体现自我真性情的“体知之识”,也不是思辨演绎和逻辑推演出来的“理性之识”,而是站在巨人肩膀,经过自己咀嚼之后,感悟、反刍出来的科学的教育常识。她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指导学生。她引导学生们在思考、质疑、实践中作自我建构的成长者。她时常跟学生说,理想的成长,不是“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

她从探究语文教育教学的本质出发,把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现代研究新成果融进自己的教育实践,孜孜不倦探索师范教育的规律,她希望自己在扬弃和开拓中逐步摸索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更优模式。

20191224日,一学期的课结束了。一下课,她本要赶回城关和家人一起过生日,但班长蔺玲过来说,同学们想请她晚上给大家再辅导一下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她欣喜地答应了。没想到,原来留下她的目的是171全班学生要给她颁发“最美教师”的奖状。手捧同学们颁发的奖状,望着开心鼓掌的学生们,她开心地说:“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生日礼物!”

博采众长 尝试打通实践与理论的壁垒

教育者的教育是从自我教育开始的。

陶行知曾说,世界上有四种教育家:一、政客教育家,借教育以图政治上之活动;二、空想教育家,有空想而未能实行;三、经验教育家,以经验自居,不肯研究理论;四、科学教育家,则实用科学办教育者。中国现在的教育家只有政客空想经验三种,但教育的科学教育家尤为重要。

只教不研流于浅,只研不教流于空。她不希望自己成为闭门造车,空谈教育的人,更不想囿于个人之局部经验而沾沾自得,而是在实践中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科学的教育规律,努力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她以“教育”为志向,试图成长为可以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之间自如穿梭,能够打破横亘于不同世界间壁垒的教育人。但这并对她而言并非易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梳理自己22年小学教育经验,她从发现儿童语文学习的弊端开始,寻求教育现实问题的答案,提出“童行语文”教学主张,探究儿童怎么学语文,怎么学习作。她要找到自己的学生六年级毕业可以做到人均读书500本左右,四年时间轻松完成100多万字的习作,不刷试卷、甚至不做《配套练习册》,成绩优异,这背后的理论依据到底是什么。在北师大培养基地、西北师大、太阳集团1088vip多位教授、同仁的指导帮助下,她提出“童行语文”教学主张。“童行语文”根植于中西方哲学思想,从儿童心理规律揭示出儿童主动习得语言的基本原理并凝练出操作策略;揭示儿童学习母语的秘密:文字唤醒文字,生命点燃生命。把“回归原点、爱心交往、阅读涵泳、自我建模”作为儿童母语学习的核心理念。教师在儿童爱心交往、海量阅读的前提和基础上,借助“用好一本书——部编教材,上好一门课——儿童习作课,办好一份报——班级习作报”帮助儿童打开习作与生活、习作与阅读、习作与口语交际的通道,让习作成为儿童真实生活涌现的窗口,让儿童在自我表达和与他人分享中认识自己,成为自己。“童行语文”传承母语学习经验,显示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顺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奉献中国儿童语言教学智慧。22年小学语文教育第一线的教学体验,十几年学校中层经历,始终不懈的实践、学习、探索与创造,给了她自信和胆量,使她不因袭旧说,不追风逐浪,不人云亦云,始终从实际出发,从教育的原点和灵魂出发,在实践中思考与发现,创生出贴近儿童、贴近生活、贴近生命的语文教学。她庆幸自己有机会可以在大学的讲台上把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与未来之师们分享。

团队建设 与青年教师共生共长

作为甘肃省教育厅陇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跨区域协作式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艳平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扎实学识”的“双师型”教师;作为团队负责人,她始终以向上的生命姿态默默引领工作室青年教师成长,探索“高校(U)-政府(G)-学校(S)-团队(T)”协同共进的名师工作室发展与促进教师专业化提升的“U-G-S-T”模式,践行整县推进、整校推进,引领教师从职初走向骨干,由骨干走向卓越,从个体发展走向团队协作,构建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奉献团队智慧。

教学之余,她主动向教育学院、小教系的同仁、博士们请教,和他们合作,围绕学校建设城市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申报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她学习申报国家“十四五”规划课题、申报了高校产业支撑计划(这是我校第一次申报此项目),主持小学教育课程团队申报。她也积极参与、支持青年教师的申报项目,在项目选题方面给大家出点子、给思路。助力青年教师成功申报《职前职后一体化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创新模式研究》《甘肃省教师教育新体系建设研究》《教育共同体视阈下兰州市区域内小学优质资源共享路径研究》等省、市社科项目。

服务社会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从小学讲台上走来,过去十多年在甘肃二十多个县区送教的经历,让她非常清楚当下小学教育的症结,小学教师最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陇原大地上,是她幸福的选择。我国10个孩子中,7个在乡村。任正非曾说:“一个国家的强盛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乡镇教育办好,国家方可强盛!面对国家、省政府投资20多亿的改薄项目“班班通”设备因教师能力受限,搁置浪费,电子白板仅仅被当幕布使用,信息技术应用还停留在1.0时代;尤其是去年秋季,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全国铺开,乡镇教师培训率不足20%的现状,让她心焦。20205月,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北师大教育学部的指导下,教育学院启动“星火计划”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公益支持陇原行活动。她拿出科研经费及学校配套经费,和学院同仁们一道,带领工作室成员助力乡村振兴,为我省贫苦地区141区小学语文教师做统编教材、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一线教师如何做研究千人以上线上培训49场,受益教师30000余人。她受北师大教育学部邀请,在cctalk等平台多次为全国多省市教师做线上培训,参与人数累积超过50000名。疫情期间,她和工作室成员录制的12节微课在学习强国、京师在线等平台公益播出。北师大为她建立面向三区三州的“跨区域协作式名师工作室”,她们为四川大凉山、云南隆阳区做种子教师培训15场,传播甘肃经验。团队参与教育部“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她受教育部“国培办”邀请多次赴四川大凉山,云南保山、怒江等地送教送培,工作室两位教师赴云南怒江泸水市支教一年,成绩卓越,受到教育部教师司、北京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高度肯定。

一路走来,她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一生,其实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精神修炼!修身齐家育人,她说自己永远在路上。她时常感恩那些点燃她生命的贵人。她也愿做一根良知的火柴,将爱的火焰传递。她明白,也许自己的光太弱,无法照亮他人,但她依然努力点亮自己的心,以照亮虽卑微却是惟一的人生。她最喜欢崔卫平的一句话:“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邮编:730070 电话:0931-7601139 传真:0931-7601139

版权所有:太阳集团1088vip党委宣传部、学工部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Copyrights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太阳集团1088vip  陇ICP备15000834号-1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Baidu
sogou